民國北京白雲觀 圖

民國北京白雲觀的相关信息可以归纳如下:

  1. 历史与地位
    •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观街道,历史悠久,始建于唐代,原名天长观。
    • 元代以来,白云观作为政治中心之一,地位稳固。成吉思汗曾亲聘丘处机道长为白云观主持,那时称为长春宫,丘处机的遗蜕也留在了这里。
    • 明永乐皇帝敕命重修并易名白云观,慈禧太后更是将御膳房恩赏给了白云观。
  2. 建筑特色
    • 白云观的建筑分中、东、西三路及后院,规模宏大,布局紧凑。主要建筑包括照壁、牌楼、山门、窝风桥、灵官殿、钟鼓楼、三官殿、财神殿、玉皇殿、救苦殿、药王殿、老律堂、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等。
    • 白云观内收藏着大量的珍贵文物,如明版《正统道藏》、唐石雕老子坐像及元大书法家赵孟頫的《松雪道德经》石刻等。
  3. 民国时期的事件
    • 民国十九年(1930年),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条例要求寺庙重新登记,白云观因未遵章登记,其主持陈明彬被社会局撤革。
    • 随后,白云观内部发生权力斗争,知客安世霖和执事白全一等指控陈明彬盗卖庙产、违背教规,导致陈明彬被驱逐。安世霖随后代理主持职务,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。
    • 1946年11月11日,发生“白云观火烧老道”事件,安世霖和白全一被同门道士活活烧死,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震惊。
  4. 修缮与保护
    • 解放后,政府于1956年拨款对白云观进行修缮,1957年定为中国道教协会会址。
    • “文革”期间,白云观再次受到破坏,1981年又拨款全面修葺,并对外开放。
  5. 摄影记录
    • 民国年间,德国摄影师Morrison Hedda(海达·莫理循)在北京居住期间,拍摄了大量关于白云观的照片,这些照片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视觉资料。
  6. 现状
    • 白云观作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的祖庭,继续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。其悠久的历史、丰富的文物和独特的建筑风格,使其成为北京乃至全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